苦難的原由
上帝創造的世界是沒有苦難的,祂看著所造的一切都甚美好(創1:31)。
然而當祂所造的人背叛祂的旨意與法則時,墮落與詛咒,破壞與毀滅的苦難便會如因果般存在我們的世界。而且隨著罪惡的影響,苦難也許揮之不去,世世代代,接踵而生。
《聖經》上告訴我們,在有罪惡存在的地方,好人和壞人都有可能遇到苦難。
在其中,有些人是照著上帝的旨意受苦(好比耶穌),有些人卻是在自己的罪中受苦(好比掃羅王),也有些人是因他人的罪的牽連而落入苦難(意外)。不論天災人禍,這些種種交互參雜在一起,更增生許多待解的疑問。
愛能誇勝
縱世間苦難不斷,上帝愛世人的心,卻也始終未有斷絕。祂藉著基督道成肉身在人間播散愛的種子。縱然魔鬼撒但強播罪惡亂世,上帝也隨處藉著人性的光輝,去勝過罪惡苦毒,拆除死亡的藩籬。
如此看來,所有苦難不盡是苦難。
在苦難中,良知使我們能夠捨己,放下自私,發揚謙卑合一(彌6:8)與愛無疆界的精神。這等的愛,往往能夠勝過一切罪與苦,而在絕望的地方,使希望恢復,生機重現。那正是復活與永生之主的記號了。這對於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是重要的。
祂說了:「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 16:33)。
在基督裡,會有勝過苦難的生命力量。當我們定睛在基督的身上,信心、信靠、一路效法、仰賴、清心追求、堅定跟隨,直到通過,基督的生命已經成型在心。
人間苦難處處,有增無減。上帝在歡迎那些徘徊於基督門外者;主耶穌正在招呼世人。你\妳並無需要凡事靠自己。何不進到祂裡面(誠心禱告),讓主耶穌基督得勝的能力,給你\妳加力扶持?
面對苦難
倘若某人遇到苦難時,態度上的認為只是苦難的話,那真是了。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總是有代價的),上帝也不會叫好人白受苦難(總會是有意義的)。
信徒相信在基督裡,每個躲不過的苦難都有祂在背後的祝福。《聖經》中充滿了這樣的典型範例,《約伯記》只不過其中 之一。
所以當苦難來到,我們不必只是默默在當中承受,反倒要思想,要尋求上天,明白上帝的旨意。
因為一個人的苦難無論是為不善,而受報者也好;陷在罪中之痛苦者也好,當中都必有上天勸人反省而離惡向善的旨意。(善有善報是合理的認為,積極行善的動力。)
何況好人(義人)無妄而受苦,也莫要灰心。反倒要默想,(義人)為何有患難加身? 受苦的目的與價值在哪裡?
許多人的迷盲是在這裡。因為他們不知道生命中絕大多數的苦難可以在那位受過苦、並勝過苦難的救主(基督耶穌)身上,找到真正的答案或意義。
我記得在軍隊當中流行一句諺語:「合理的訓練是要求,不合理的訓練是磨練。」論到聖徒遇到信心的試煉,也是的。
苦難不一定是災禍,正如有人說,它是「信心的學校」。也有人說它可能是神的一種「化裝的祝福」。(若果不去得到,那真是禍,虧大了)。
為什麼有苦難臨到我?
(問題來時,不論如何) 先把怨天尤人放第二。用受用的心情看待苦難,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至少,對基督徒而言,苦難所帶來的價值,是有許多的方面,不一而足。
我們略從以下〈新約書信〉的作者們(從基督身上的看見)所言,其實也可以作為多數積極的人,在主內所活出的經驗的歸納:
為成長的理由-「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 5:8)
為別人的緣故-「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 1:4)
為基督的益處-「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 1:5)
的確,神的兒女(基督徒)是有福氣的,凡事都不應該白白的受苦才是。
俗諺「經一事,長一智。」這是我們的心靈應該得到的好處。
保守你心,莫因苦難 自暴自棄
在苦難中或感消極,乃是人之常情。但是《聖經》除了鼓勵我們此時應當尋求來自天父上帝賜給世人的救主耶穌基督作幫助,並未鼓勵人在苦難中沉淪墮落。自暴自棄。那只證明,苦難是屬於我們的。
耶和華對摩西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出32:33)
這是說,在上帝的審判台前,「苦難」,並不能作為一個人犯罪、或是棄善行惡的理由藉口。
儘管厲害的苦難逼迫是會要人命的,但是耶穌的高徒彼得硬是記得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如何嚥下他的最後一口氣(太27:46, 可15:34)。因為在他的時代,基督徒正遭遇史上,最厲害空前的迫害。他打著無比信心用這句話激勵自己,也勉勵別人:
「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前4:19)
當你\妳在苦難之中,仍要「保守你心」。
這是一定要的。
那麼讓牧者提醒你\妳,唯有保守自己在基督的愛裡面,最踏實了。
要抓住一切從祂而來的指望和承諾(應許)。
要相信祂的字典裡,並沒有「徒然」、「落空」。
進一步閱讀: (請用滑鼠左鍵點一下主題字串直接連結)
★ 上帝何不殺死撒但,這樣一切問題不就解決啦?
★ 苦難與禍患
★ 基督徒常說「只要祝福,不可咒詛」,這是什麼道理?
(作者保留著作權利,引用或連結轉貼敬請取得同意並附上出處來源)
~ LSK
< 按 >